两会问计|金江波委员:上海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当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着手
央广网上海1月11日消息(记者郭振丹)“五年来,我提交了17份提案,其中不少提案被采用;也递交了一些社情民意信息,受到了主要领导批示。”作为老委员,上海市政协委员、市文联副主席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今年又带来了四份提案,公共文化资源配置、非遗文化传承、城市数字治理和城市景观设计是他这次的关键词。
金江波告诉央广网记者,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。而上海的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每十万人的拥有量明显小于东京、巴黎、纽约,每平方公里拥有的文化场馆密度均大于这三个城市。上海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值得关注。
金江波接受央广网专访(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)
“可以以社区为单元,尤其是在疫情后,公共文化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或将形成固定模式,通过打造‘社区+社会组织+居民志愿者+第三方文化使者’服务平台,发挥社区公共文化的公益性价值,突出用公共文化凝聚共识,传递正向能量,发扬互助互爱精神,起到引领与放大的效应。”金江波建议,上海可推动文化建设的“重心下移”,平衡好西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四方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,着重规划好金山、松江、嘉定、宝山等郊区的公共文化设施。
在金江波看来,上海特色元素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中也显得尤为重要。他建议上海应加强各区的文旅融合发展,将各区具有特色的江南文化、海派文化、红色文化等资源串珠成链,探索试点图书馆、档案馆和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“多方联动+专题协作+多源融合”的共建模式。
此外,金江波表示,无论是非遗文化传承、城市数字治理还是城市景观设计,本质上都是为城市治理而服务。以提升非遗文化传承能力为例,金江波认为,这不仅可以促进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的弘扬,更可以以传统非遗资源来服务上海城市文化、城市精神的发展丰富。
“五年来,我提交了17份提案,其中不少提案被采用;也递交了一些社情民意信息,受到了主要领导批示。”作为老委员,上海市政协委员、市文联副主席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今年又带来了四份提案,公共文化资源配置、非遗文化传承、城市数字治理和城市景观设计是他这次的关键词。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